元朝至正十二年(1352),湯和參加郭子興的農民起義軍,后以功授千戶,次年歸屬朱元璋領導。
湯和在元至正十四年(1354)即跟隨朱元璋攻城掠地。至正二十七年,湯和受征南將軍之職,攻慶元(今寧波),方國珍棄城入海逃走,湯和窮追不捨,迫使方國珍投降,平定浙東。接著兵進福建,攻破延平(今福建南平市),活捉陳友定,平定福建。洪武四年(1371年),湯和受封征西將軍,攻打四川重慶,消滅了夏國。他還分別于洪武五年、九年、十四年、十八年在西北一帶討伐元朝殘軍,取得勝利。他隨朱氏南征北戰37年,功勳卓著,封信國公。
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做皇帝后大殺功臣,當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,幾乎被他斬盡殺絕,徐達、李善長、劉基、胡惟庸、藍玉、葉升、馮勝、宋濂、傅友德……有的獲罪被殺,有的無罪賜死,唯獨湯和能幸免于難,這其中有甚么奧妙嗎?
朱元璋大殺功臣的理由很簡單:無論是先立的太子朱標,還是后來立的太孫朱允炆,都為人仁厚,性格偏軟,朱元璋當然不放心自己死后還留下一幫戰功赫赫的老臣,因此在自己交班之前,想方設法把那些舊臣殺掉,為子孫后代的江山永固鋪平道路。本來,湯和也在必殺之列,可因為他的機警和自律,能急流勇退,不貪戀權勢,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。
湯和對朱元璋有擁戴之功。他早年和朱元璋一起在郭子興麾下效力,比朱元璋的資格還老一些。后來朱元璋脫穎而出,逐漸成為首領。其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將領看到朱元璋當老大,難免心里不服氣,而湯和雖“長太祖三歲,獨奉約束甚謹,太祖甚悅之。”在關鍵時刻,他率先承認朱元璋的領導地位,這份功勞,朱元璋是一直認賬的。
湯和不爭功,能以平常心對待不公平待遇。打下江山大封功臣時,朱元璋故意降湯和一等,找個茬只封他為侯爵,而其他同等條件的人都封為公爵。他卻很謹慎,從不發牢騷,繼續兢兢業業、如履薄冰地伺候皇上,幾年后被封為信國公。
湯和深知“飛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”的道理。洪武一朝,功臣紛紛被誅殺,特別是胡惟庸一案,牽連無數,令湯和前胸冷后心涼。他知道,朱元璋的最大心病,乃功臣手中所握之權。于是,1385年,60歲的他做出的重大決定,主動辭官,回家養老。朱元璋大悅,立馬撥款為湯和在鳳陽老家造巨宅,讓他衣錦還鄉。
回家后,他又低調做人,從不以功臣自居,并且束縛子孫家奴,遵守法紀,善待鄉鄰,不授人以柄。他知道,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沒有放鬆對他的監視,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報到朱元璋那里,因而他就整天喝酒下棋,游山玩水,含飴弄孫,從不結交地方官和鄉紳,不談國家大事,給人一副只貪圖享受、別的事一概不管不問的印象,讓朱元璋非常放心。
就這樣,他令人難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,以七十歲的高齡病逝,是明初少有的幾個能善終的老臣,死后被追封為東甌王,謚襄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