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央宮是西漢的皇宮,位于今陜西西安西北約3公里處,建于長安城西南角,為長安城地勢最高之處的龍首原上。因在長樂宮之西,故漢時稱西宮。為漢高祖七年(公元前200年)在秦章臺基礎上修建的。
未央宮建成后,開始成為主要宮殿。其周回二十八里。前殿寬五十丈,深十五丈,高三十五丈。宮內有宣室、麒麟、金華、承明、武臺、鉤弋殿等,另外還有壽成、萬歲、廣明、椒房、清涼、永延、玉堂、壽安、平就、宣德、東明、歲羽、鳳凰、通光、曲臺、白虎、漪蘭、無緣等殿閣。
其殿臺基礎是用龍首山的土作成,殿基甚至高于長安城。未央宮總面積約5平方公里,相當于7個北京故宮大小。未央宮數遭兵燹,逐漸被土層掩埋,從地面消失了。
未央宮遺址從1985年開始挖掘。最先挖到皇后居住的未央宮椒房殿的地下通道時,共發現數條地道,將未央宮內的各個屋宇都連接了起來,使得未央宮的地下形成了一個互通往來的道路。隨后,考古學家在妃嬪居住的桂宮和太后居住的長樂宮的地下,都發現了數條地道。
所有這些地道,長度基本都在20米到30米之間,距離地面約2米多高。
如果從長樂宮太后議事的屋子里的地道口,往地下走4或5格樓梯,然后通過20米左右的甬道,再抬腳登上四五格樓梯,就能到太后的書房。
這些地道多發現于皇城后面的宮殿內,有的還設有門房,以控制進出人員。在漢以前的古代宮殿遺址內,尚未發現過類似的建筑。
這些地道是干什么用的呢?隱藏著什么秘密?如果說皇帝挖地道是出于防備政變或被行刺的安全考慮,那么,后宮嬪妃中的地道又承擔著什么任務呢?
研究人員根據實際情況畫出了一張草圖,又進一步認清了它的面目。原來,漢宮的神秘地道是將兩間屋通過地道連接起來,而且僅限于各自的宮殿,并沒有和別的宮殿或外界連通。
據專家推測,這些地道與漢代的宮廷斗爭有關。西漢時代的皇帝大多是短命的,二三十歲就駕崩,剛登基的皇帝年齡都很小。這時,皇帝就只能由他母親(即太后)操縱國家大權,太后所能依靠的只有她背后的娘家人(外戚)。皇帝若要鞏固政權,也只能依靠外戚的勢力。
皇帝在成人的過程中,其不甘皇權旁落的劉氏家族也從未停止過與外戚的政治角力,這就形成了漢代所謂的二元政治。這兩股勢力的斗爭充滿了幾乎整個漢代的歷史,十分血腥和殘酷。皇帝和后妃們挖掘地道,以防政敵突然襲擊時可以逃脫,是合理的、唯一的解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