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真实播放国产乱子伦下载,欧美乱妇高清在线播放,日韩欧美国产偷亚洲清高,性色av一区二区

定義不同引爭拗,保聯研危疾標準化,業界倡設“自愿危疾保”規范

發布時間:2024-08-08 08:22

買保險為求“安心”,但不獲理賠的糾紛屢見不鮮。《星島》比較6間保險公司提供的危疾保險產品,發現各公司對同一疾病的定義皆有差異。以常見的中風為例,部分公司列明排除“因偏頭痛引致的腦部癥狀”,也有公司將“因意外或受傷、感染引起的腦部受損”列為不保事項;同一保險公司新舊產品的危疾定義亦有出入,對舊客戶不利。香港保險業聯會正研究把“危疾”定義標準化,有業內人士坦言,不少市民投保前未仔細了解受保障范圍,期望政府參考“自愿醫保計劃”制訂“自愿危疾保”,讓市民通過規范化的產品,獲得充分的醫療保障。

投保人不獲理賠的糾紛時有發生,不少市民在投保前未有仔細了解受保障范圍。

▲投保人不獲理賠的糾紛時有發生,不少市民在投保前未有仔細了解受保障范圍。 

港人近年越加重視健康,對醫療、危疾及人壽保險產品更加關注,惟保險索償爭議時有發生。根據保險投訴局年報(見表一),過去5年,局方每年平均接獲344宗投訴,當中近20%涉及“人壽或危疾”保險;去年69宗個案中,54宗與“危疾”有關。

《星島》比較6間保險公司的危疾產品,各公司涵蓋的危疾數量由數十種至超過一百種不等,普遍包括癌癥、心臟病及中風3大主要危疾,部分更包早期危疾。不過,同樣的疾病在不同公司各有定義。以中風為例,有公司界定為神經功能受損持續最少4周,但不包括“因偏頭痛引致的腦部癥狀”,另一公司規范為病癥持續最少6周,并排除“因意外或受傷、能染引起的腦部受損”,以及“通過影像檢查發現的無癥狀中風”。

比較6間保險公司的危疾產品

此外,多間保險公司把心肌病定義為心肌功能受永久性損害,須達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心臟功能分級的第4級,即“任何程度的身體活動都會感到困難,休息時也會出現充血性心臟衰竭病徵”,其中1間公司更規定損害需持續最少6個月;有公司則相較寬松,只須達第3級,即“顯著功能受限制,休息時無癥狀”也符合定義。

大部分保險計劃的網上產品介紹冊,只列出受保危疾名稱、賠償額和最多索償次數,對各項危疾的細節定義則隱藏于保單條款內。實際上,不少保險糾紛與危疾定義有關,有從業員解釋,正因各保險公司的定義大不同,“受保人索償時一間賠、一間不賠,容易認為不賠的公司‘呃錢’。”

條款只保障頸動脈“通波仔”

他舉例,市民多以為“通波仔”(血管成形術)屬心臟相關手術,但頸動脈栓塞也會“通波仔”,“有公司聲稱保‘通波仔’,實際只保障于頸動脈進行的,而非心臟,這些條款藏得很深,受保人事后投訴也沒用。”

過去5年,保險投訴局平均接獲344宗投訴,當中近20%涉及人壽或危疾保險。

▲過去5年,保險投訴局平均接獲344宗投訴,當中近20%涉及人壽或危疾保險。

實際上,即使同一間保險公司,其危疾標準也可能因產品新舊有別。《星島》比較上述公司產品時發現,有公司有逾10款產品,將以“通波仔”治理的冠狀動脈疾病標準定為“2條或以上主要冠狀動脈縮窄,狹窄程度最少達60%”,惟近期推出的新產品已放寬至“1條或以上主要冠狀動脈縮窄,狹窄程度最少達50%”。

保險公司會定期檢視并優化危疾的定義,惟有業界人士指,部分公司只在新產品採用較易達成的新定義,而忽略更新舊有產品,令該些保單的條款滯后,“市民10多年前買的保單,若沒有更新條款,等于用多年前的定義來判斷現在的疾病,實際并不公平,尤其過去很多條款更有利于保險公司。”

“更新危疾定義”或存誤導成分

《星島》發現,有公司以“更新危疾定義”為主題推行促銷活動,鼓勵客戶額外購買指定的新保險計劃,以將原有保單同步“升級”至新定義。10Life聯合創辦人及首席精算師倫凱恩認為,相關做法存在誤導成分,“市民可能在投保原有保單后身體狀況有變,但買新產品時保險公司會重新核保,該些變化會被列入已知疾病,不受新保單保障。”

保險業聯會正研究將“危疾”的定義標準化,現時仍處于醫療及核保專家進行技術討論的階段。保聯指,會參考各地市場(包括香港),制訂本地市場適用的危疾定義。保誠保險指出,相信有關做法能提供清晰的基準與框架,明確列出被歸類的危疾種類,增加投保信心。香港保險專業人員總會主席麥順邦也說,不少客人事后詬病保險經紀未有挑選最合適的產品,標準化后更易“解畫”。

保險業監管局歡迎保聯的研究,相信有關措施能提高保單透明度,市民投保時更容易理解保障范圍,作出知情決定,減少索償紛爭。據了解,業界普遍預期,有關研究需時完成,因各公司均希望保聯採用符合其利益的定義,故須參考醫療界的專業專見。香港保險業聯會前主席潘榮輝認為,保聯會先從最基本的危疾,如中風、癌癥和心臟病入手,參考過去個案,并與保險公司商討愿意承受的風險,再延伸至其他細節。

保聯盼危疾定義標準化能提高相關產品的透明度。

▲保聯盼危疾定義標準化能提高相關產品的透明度。

難以界定“非致命”癌癥

不過,倫凱恩說,即使統一定義,保險公司仍有空間詮釋條款,舉例部分公司將“非致命癌癥”列為不保事項,惟據多位專科醫生所言,實際難以界定何謂“非致命”,“標準化后會否仍有各自的解釋,以及尚未納入標準化的疾病條款等,都需要保監局加強監管。”

按業界人士說法,盡早落實定義標準化,有助市民及早得到保障,下一步期望政府推出“自愿危疾保計劃”,為危疾保險設立“底線”。參考“自愿醫保計劃”的模式,所有產品須獲醫務衛生局認可,不含儲蓄成分,并設有最低保障范圍及賠償金額。其中“標準計劃”的條款和保障劃一,為市民提供基本保障;“靈活計劃”則由各公司按市場需求設計,除了必須包括的基本保障,還可附加其他保障。

保泰(Bowtie)保險產品業務總監曾梓銘指出,儲蓄型保險的最大陷阱,在于投保人購買的保額往往不足,“一般建議投保等同3年收入的危疾保額,因不幸患上危疾需無薪休養,保單的賠償金能提供財務支援。”他坦言,購買上述保額的儲蓄型危疾保險是“天價”,不少人因而將貨就價,投保較低保額,“自愿危疾保有望填補相關保障缺口,若能扣稅,相信會更吸引市民。”

醫務衛生局指,政府須考慮危疾保險能否達致自愿醫保的政策目標,目前市場上的危疾保險一般提供不限用途的一筆過現金賠償,未必用于住院治療,亦不一定能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。局方指,會于自愿醫保市場發展成熟后,進一步檢視計劃的未來路向,并會繼續留意危疾保險及其他與醫療保險相關的產品發展。

內地英國新加坡領先一步 定期更新承保范圍

內地、英國和新加坡等地,早已制訂“危疾”定義的標準化,并定期檢討和更新。

以內地為例,2020年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導下,將必保的危疾種類由25種增至28種,并建立“輕癥”的分級體系及賠付上限,例如“輕度惡性腫瘤”及“輕度腦中風后遺癥”,最多可獲危疾保額30%的賠償。

至于英國,當地危疾保險協會去年擴大了亞爾茲默氏病的承保范圍,將原本不保障的“其他類型的癡呆”納入保障,并將定義從“永久喪失記憶、判斷、理解和表達思想的能力”,修改為“具特定嚴重程度的認知功能逐步惡化”。

新加坡人壽保險協會則界定37種常見危疾的定義,是香港保險公司參考的標準之一。當中條款細緻,如就心臟瓣膜的修補與置換,由2014年的“心臟瓣膜手術”,至2019年的“心臟瓣膜開胸手術”,今年更新為“心臟瓣膜直視手術”,排除了通過內視鏡、微創或導管手術進行的手術和操作。

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。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