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郁癥越來越常見,據統計,香港已有超過30萬人患上抑郁癥。筆者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抑郁癥患者的故事。一名40多歲男教師因為發現妻子有外遇而離婚,精神轉差,并影響工作能力,最終證實患上抑郁癥。不少人偶然會感到非情緒抑郁,到底如何分辨抑郁癥癥狀?
妻子有外遇離婚港男患抑郁癥常失眠
40多歲的李先生是一位老師,他經歷了一段令他心碎的婚姻,離婚之后曾出現抑郁癥狀。4個月前,李先生發現妻子有外遇,讓他感到非常震驚。他認為自己一直盡力做好丈夫的責任,好好地愛護妻子并努力工作,從未想過這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。李先生白天愁眉不展,晚上又輾轉反側。
李先生好友見他無精打彩,特意在為他設宴慶祝生日,希望讓他振作精神。可惜李先生面對美酒佳肴時卻食不甘味,即使摯友邀請他一起看最喜歡的英超賽事,李先生依然興致索然。
本來他在學校的工作已經十分繁忙,在抑郁癥狀的困擾下,工作漸漸變得力不從心,頻頻犯錯。同僚因此對他冷嘲熱諷,上司亦對他頗有微詞,這又成了他的另一個壓力來源。李先生對自己的經歷羞于啟齒,本想默默承受。幸好,在教會牧者的鼓勵下,李先生決定尋求心理學家的治療。
如何分辨抑郁癥?晚晚失眠亦高危?
經過評估后,心理學家認為李先生的癥狀已達到抑郁癥(Major Depressive Discorder)的診斷條件。
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(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,簡稱APA)之精神病學協會發表的《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》(第五版)(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,簡稱DSM-5),抑郁癥的診斷條件如下:
1. 出現抑郁情緒及/或失去興趣或愉悅感,并在兩周內出現下列5項或以上之癥狀:
· 幾乎整天且每天抑郁,可由主觀感受(例如:感到悲傷、空虛、無助)或旁人觀察(例如:看起來像在哭)得知。兒童及青少年可能表現出易怒的情緒。
· 幾乎整天且每天對所有活動降低興趣或愉悅感。
· 體重明顯減輕(沒有節食)或增加(一個月內體重變化超過5%),或幾乎每天食欲降低或增加;兒童則可能沒有按預期般增加體重。
· 幾乎每天都失眠或嗜睡。
· 幾乎每天都精神激動或動作遲緩。
· 幾乎每天都倦怠或無精打采。
· 幾乎每天感到無自我價值感,或有過度不恰當的罪惡感(達妄想程度,不僅是對生病自責或內責)。
· 幾乎每天思考能力和專注力降低,或是猶豫不決。
· 反覆想到死亡(不只是害怕死亡);或反覆有自殺念頭而無具體計劃;或出現自殺行為;或有具體自殺計劃。
2. 上述癥狀會引起患者臨床上的顯著苦惱,或導致社交、工作等能力下降。
3. 上述癥狀的出現,不能歸咎于由物質或其他病況所導致的生理反應。
4. 癥狀發作時,無法以情感性思覺失調癥、思覺失調癥、類思覺失調癥、妄想癥或其他精神疾病作解釋。
5. 從未患上過躁癥或輕躁癥。
患上抑郁癥應求助心理學家/精神科醫生?
心理學家告訴李先生,抑郁癥不是一個無法治愈的精神健康困局,治療選項亦不只一個,如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幫助,醫生主要會透過精神科藥物治療。因為抑郁癥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出現失衡,藥物可幫助恢復大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,從而減少抑郁癥的病征。當然,李先生也可以向心理學家或輔導員求助,進行心理治療和輔導改善抑郁的癥狀。
心理治療和輔導就是人們常說的“談話療法”,過程中治療師會幫助李先生識別出偏頗的信念系統和思想習慣,這些往往是促使他陷入抑郁的思維模式。通過建立更健全的信念系統,李先生的癥狀可望緩解。
與心理學家商量后,李先生選擇同時接受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學家的治療,因為這通常比接受單一治療更具效益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,他的情況得到改善,慢慢開始恢復正常的生活。
筆者希望李先生的故事能幫助大家了解抑郁癥的性質和特點。如果你需要進一步的協助或信息,可以聯系你附近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,那里有許多具備豐富經驗的精神健康從業人員,例如精神科護士、社工,他們可以為你提供專業的建議。
生活中總是充滿了不可預見的插曲,尋求幫助是勇敢的表現,而不是示弱。讓我們一起努力,為生活增添更多歡笑和健康吧!
撰文:何英偉博士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助理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