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公營牙科服務緊缺,基層“牙痛慘過大病”。 審計署署長昨日(24日)發布第八十二號報告書,揭露11間政府牙科診所的牙科街癥派籌數目,較疫情前減半,每年僅約2萬個,使用率近百分百。 《星島》記者昨午到九龍城牙科診所實測,發現有巿民提早逾8個半小時排隊登記取籌。 另單為管理街癥登記和排隊,香港衛生署去年已花約110萬元。有議員認為,牙科街癥輪候問題源于人手不足,短期內難以解決,建議政府向內地購買服務分流。
▲牙科街癥需求極高,衛生署雖然多番更改取籌機制,但巿民仍需長時間排隊輪候。
衛生署轄下11間牙科診所本為公務員而設,僅開放部分時段予公眾接受緊急牙科服務;公院牙科亦僅治理住院及轉介病人。審計報告指,牙科街癥籌額由2018/19年度的40322個,減少近半至2022/23年的20337個;截至去年10月,2023/24年度更只有11462個籌額。 但巿民每年使用率均超過99%;半數以上就診者為61歲或以上,近3成人為43至60歲,即中年巿民的需求亦甚殷切。
政府牙醫空缺率翻倍達24%
目前其中9間診所設“初步登記制”,巿民可在凌晨12時“先到先得”登記,待診所開門再取籌,可免通宵輪候。但審計署兩度實地巡查位于堅尼地城、九龍城、荃灣、元朗及屯門的5間診所后,發現有4間早于下午5時已有巿民排隊等登記;其中3間在晚上10時的排隊人數已占籌額36%至57%。西貢方逸華牙科診所要求已登記者于早上回診所取籌,同日下午才看診,即病人變相要“三度往返”才獲診癥。
衛生署解釋,政府牙醫空缺率現達24%,較疫前翻倍,故只能開一半籌額。且過往用電話預約、自助服務機派籌等方式均有運作上困難,且擔憂籌額在短時間內即派畢故作罷。至于公院牙科每年有約7.7萬至7.8萬人次就診,但衛生署稱與醫管局共享系統,致未能確定就診率。醫管局指新癥預約就診率達80%至88%,覆診達85%至89%,但未有記錄新癥輪候時間達標情況;審計報告認為均需改善。
每次僅可剝1只被逼排3輪
《星島》記者昨到九龍城牙科診所查察,告示牌顯示今天(25日)有一節街癥診癥時段,共21個名額。但昨日3時半已有巿民在場“等登記”,即最少要等候8個半小時。黃大仙街坊蔣女士跨區求診,指去年3月已知要拔3只牙,惟街癥每次只能拔1只,被逼逐次輪候,“每次下午6時多便來,還有1只智慧齒好痛唔剝唔得。 ”
巿民蔡小姐指,其智慧齒情況較復雜,在私家牙醫剝牙要花5000至6000元,自己只是打工仔,無奈只有等,診所職員指晚上8時15分前便要來等,有網紅更教最好下午6時來。 ”她在土瓜灣居住,登記后可回家休息,但知道很多跨區來排隊的長者在完成登記后,尾班車已過,直言“太辛苦”。
議員倡資助公仆北上就醫
立法會資料顯示,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去年復診預約亦需等候24個月,較以往長一倍。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指,政府牙科問題癥結在于牙醫人手不足,促政府勿再以“緊急牙科”的思維運作公營服務,“現在是巿民牙痛無錢看私家,非牙患是否緊急問題。 ”她建議政府考慮資助公務員返內地看牙醫:“長者醫療券允許在內地牙科使用是好方向;若擴展至公務員,可釋出部分政府診所名額。 ”
工聯會議員黃國指,牙科街癥供不應求,不少街坊習慣傍晚即排隊登記,倡政府考慮在內地策略性采購牙科服務,“模式可參照現時的公私營合作,只是牙科機構擴展至內地。 ”
醫保護局副局長李夏茵昨在牙醫注冊條例法案委員會指,香港牙醫嚴重不足是眾所周知,行內4分3人手集中在私營執業,政府已4度增加本地牙醫學額,亦冀通過修例引入非本地牙醫應急。
更多港人看牙資訊,盡在星島環球網:
長者牙科津貼|關愛基金免費牙科服務即日起可申請,5類長者免費鑲假牙/杜牙根/補牙
港大4大免費健康服務,醫學院$0白內障手術!眼科/牙科/癌癥檢測資格+參加方法
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。